我国传统文化一直生生不息地传承到了今天,这其中语言文字起了很大作用,可不为人知的是,曾经有专家要求废除我国汉字的使用,反对此说法的一位大师则写了两篇奇文反驳,而且这两篇奇文全篇只用一个读音。
而且甲骨文最为特殊,因为它是写在一种动物的骨头上,后来随着商朝被推翻,甲骨文也跟着消失了。可是这种骨头却被中医当做药材使用,一直到了清朝末年,才有学者发现这种药材的重要性,千百年来被人们当做中药熬了的甲骨文已经太多。
这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公认的事实,据说在美国一个人如果会法语,德语这些,大家会觉得他挺不错,而如果一个人会汉语,那么他身边的人都会觉得他太厉害了。正因为如此,我国曾经出现过一场要废除汉字的危机,这是怎么回事呢?
他的名字叫做赵元任,人家本来就是著名的语言学家,汉字好不好,赵元任就是专门研究这个的,所以他不屑于和人争论,只是写了两篇文章发表,首先就是《施氏食狮史》。
03横空出世的奇文
仓颉造的字大概和今天的汉字不太相同,不过也是一脉相承的,我国出现了文字之后,很多重要历史事件才得以被记载下来。后来随着鼎在中原的盛行,铭文还有甲骨文等等文字也终于出现了。
这篇文章全文只用了一个读音那就是“shi”,而且他还把这个故事讲的绘声绘色,就是一个人想吃狮子,结果弄了十头狮子来,吃的时候却发现是石狮子。
因此很多人都是不会去读书的,大家只要在家好好种地,就可以安生地过完一辈子。可是随着封建统治被推翻,底层人不识字就成了一个问题。
我们现在使用的都是简体字,在新中国成立之前,我国人民一直都是用的繁体字,如今虽然已经简化,可是我们也还记得小时候认字时的艰难。这就和汉字的特点分不开了,那就是比较难学。
01汉字的发展史
02废除汉字风波
这两篇文章一出,人们也终于认识到了汉字的精妙。此后关于废除汉字的呼声越来越小,终于也被淹没在了历史的尘烟中。新中国成立以后,我国出现了简化汉字,这是完全有必要的,因为简化后的汉字更加好认,也方便了书写。而且出现了汉语拼音,这更加方便了我们的学习。
我国是世界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,而且其他三个都已经灭亡,因此我国也就是如今仅存的几千年来文化绵延不绝的一个国家。从史前的神话,再到三皇五帝,一直到秦朝开始封建统治,然后到新中国。
汉字能在我国流传几千年,其自身的魅力是十足的,我们现在经常说要让传统文化一直传承下去,而汉字正是重要的载体。除了是载体,汉字本身也是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就像由汉字衍生出来的书法,书法文化中就有深深的传统文化的烙印。
此外,赵元任还写了一篇《季姬击鸡记》,和上面一篇一样只用一个读音,同样也讲了一个精彩的故事。
首先就是胡适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,这场运动主张就是用白话文,比如像鲁迅就发表了很多高水平的白话小说。
用白话文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大家听得懂,文言文确实更加简洁明了,可是如果一个人没有受过私塾教育,那么他是很难理解的,因此用白话文也从某种意义上让大家可以更加容易地学习文化。可是这个时候,一些激进分子却提出了一个另所有人瞠目结舌的主张。
可是当时并没有统一的文字,人们最多也就画几条横七竖八的线条代表。因此黄帝让自己手下一个人创造了文字,他就是仓颉。在我国很多神话传说中,仓颉造字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
那就是废除汉字,首当其冲的就是钱玄同,他认为我国有很多底层人民之所以是文盲,就是因为汉字太难学,所以简化汉字根本不可行,最好的办法就是废除汉字,转而使用拉丁文。
04结语
因此在将来,汉字的发展前景还是广阔的,尤其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之后,怎么传承汉字,怎么去推广汉字,这也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。
当时正是清朝被推翻不久,民国刚成立,除了革命军寻找救国之道,许多知识分子也在文化界掀起了一场革命,这就是新文化运动。当时人们发现,我国的文盲太多,其实这也是必然趋势,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,人民一直都以种地为生,是有人会读书然后参加科举,可是每年中举的也就那么几个人。
文章来源:《语言文字应用》 网址: http://www.yywzyy.cn/zonghexinwen/2022/0907/1083.html
语言文字应用投稿 | 语言文字应用编辑部| 语言文字应用版面费 | 语言文字应用论文发表 | 语言文字应用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语言文字应用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